糧食安全與生物有機肥|翻拋機生物發酵翻堆設備
新聞來源:通達重工 發布日期:2016.11.01
翻拋機:糧食安全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若糧食不安全則社會不安全。所以糧食安全以及農業自身的現代化,具有異乎尋常的重要意義。
一、糧食安全的內容
目前的糧食安全主要包括糧食數量安全、糧食質量安全和糧食來源的可持續安全三個方面。
(一)糧食數量安全。
糧食數量安全是要求糧食的供應、需求和購買力三者平衡,強調的是人類的基本生存權利。
近幾十年來,我國城市化、工業化和現代化步伐加快,雖然農業產值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例逐步降低,但農業的基礎性地位和重要性卻絲毫沒有改變。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糧食數量一旦出現大的起伏,將直接危及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的基礎。不論是上世紀60年代初的全國性饑荒,還是90年代初發生的全國性糧食價格暴漲,都對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穩定產生了嚴重影響。
實現糧食安全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隨著人口的增長、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導致的糧食需求結構的變化,我國的糧食需求總量將保持剛性增長趨勢,未來糧食供給的壓力會越來越大。
(二)糧食質量安全。
糧食質量安全要求糧食的營養結構合理、優質、衛生、健康、安全,強調的是人類維持健康生活的權利。
石油農業長期發展的惡果已經顯現,它程度不小地影響到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問題不僅不能伴隨國民經濟的發展、現代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而得到控制,反而因為工業化程度的提高、新技術的采用以及貿易全球化趨勢的加快進一步惡化。
食品安全已經到了必須引起嚴重關切的地步,人類對食品的要求已從溫飽、口味進而轉到了注重安全、改善健康的更高要求。消費者對純天然、無污染、高品質,不使用化肥、化學農藥、生長激素等任何化學物質,也不采用基因工程和輻照技術的無公害食品表現出強烈的需求欲望。
(三)糧食來源的可持續安全。
糧食來源的可持續性要求糧食的獲得要注重生態環境的良好保護和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強調的是資源、環境和生態的可持續性,是更高層次的安全問題。
當前農業以農用化學用品為特征,我國農業,特別是近20年來,人們一味地追求高產增收,向土壤投放了大量化學品(如化學肥料、化學農藥、塑料農膜等),致使農業環境中生物鏈和食物鏈的各個環節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攻擊,破壞了生態環境。土壤、水源不安全,農產品自然不能安全產出;肥料、農藥施用不安全,農產品的品質自然難保。
國家環保總局的調查表明,我國的土地污染尤其是耕地污染越來越嚴重。目前全國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5億畝,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
二、糧食安全與生物有機肥
目前我國農民每公頃耕地的肥料投入比歐洲農民多花208元左右,但是糧食生產能力只相當于歐洲國家的60%~70%。由于不合理施肥,國家每年的浪費性化肥投入高達1400億元。事實上,中國農民使用的化肥中,60%左右沒有被利用并對環境造成危害,概與土壤沒有有機肥、土壤漏肥有關。
從2007年開始,中央一號文件就提出發展有機肥,實施沃土工程等政策。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繼續推進沃土工程,擴大測土配方施肥實施范圍。開展鼓勵農民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秸稈還田獎補試點。”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強調要“擴大測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規模和范圍。”
生物有機肥是一種集生物肥和有機肥優點于一體的新型肥料,是有機固體廢物(包括有機垃圾、秸稈、畜禽糞便、餅粕、農副產品和食品加工產生的固體廢物)經微生物發酵、除臭和完全腐熟后加工而成的有機肥料,既有利于農產品增產增收,又可培肥土壤、改善土壤微生態系統、減少無機肥料用量,改善農產品品質。
(一)改良鹽堿地,增加耕地面積。
中國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正逐步加快,伴隨而來的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鄉鎮企業建設、獨立工礦用地大量增加,導致非農建設用地的急劇增加。到2020年,中國耕地缺口將達到1億畝以上。而中國的鹽堿地總面積超過5億畝,具有農業利用潛力的鹽堿荒地和鹽堿障礙耕地面積近2億畝,近期可開展農業利用的鹽堿地面積達1億畝,利用潛力巨大。如果將鹽堿地改造并加以利用,可以緩解耕地的壓力,為國家耕地保障起到正面效果。
在鹽堿地的農業高效利用方面,我國已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儲備,但還缺乏適應不同區域、不同類型鹽堿地的農業高效利用配套技術及其應用模式。近年來,采用生物有機肥改良鹽堿地成為亮點。
鹽堿地的共性是有機質含量低,土壤理化性狀差,對作物生長有害的陰、陽離子多,土壤肥力低,作物不易促苗。
施用生物有機肥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減少毛細管水運動的速度和水分的無效蒸發,有明顯的抑制返鹽效果。施用生物有機肥后還能增加土壤有效鈣的含量,同時微生物分解有機質產生的有機酸也能使土壤吸附的鈣活化,加強了對土壤吸附性鈉的置換作用,導致脫鹽脫堿。在生物有機肥的作用下,鹽堿地的有害離子含量和PH值明顯降低,土壤緩沖性能增加,提高了作物的耐鹽堿性。更為重要的是,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的鹽堿地,采用不同配方的生物有機肥,針對性地改善重鹽或重堿的鹽堿土壤。
如果我們堅持不懈地用生物有機肥養地,不用或減少化肥用量,則相當一部分貧瘠的鹽堿地可被利用起來。這樣,我國糧食生產的壓力就大為減小了。
(二)提高糧食產量,保證糧食質量。
施用生物有機肥會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為作物提供長期、全面的營養。
當生物有機肥施入土壤以后,其有益微生物在作物根系周圍大量繁殖,調節根際周圍的微生物生態環境,使微生物、土壤和作物根系的相互作用處于最佳狀態,可以促進根系生長發育,提高吸收能力。
有益活性菌在土壤中的新陳代謝活動,能把被土壤吸附固定的氮、磷、鉀等作物生長需要的一些元素轉化為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效養分,其代謝過程中分泌的膠性物質,有利于土壤團粒結構形成,使土壤的通氣、透水性大大改善。長期使用它可以活化土壤,減少板結,土壤變得肥沃,根系生長良好。
大量施用生物有機肥能有效地增強植物抗病、抗逆和抗蟲作用。由于有益菌在根際周圍的大量繁殖,抑制了有害菌對根系的毒害作用,從而能起到抗重茬、抗土傳病害的作用,并能提高植物對干旱、雨澇、低溫等不良環境的適應能力。
用生物有機肥,可達到高產、穩產且無污染,產品無公害的目的。
(三)發展生態農業,保證糧食來源的可持續安全。
黨和政府已經看到石油農業發展的弊端,認識到重視和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因此,國家應進一步將發展生態農業提到當前中國農業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位置,將生態農業的發展看作是當前農業經營模式調整的方向。
生態學的解決方案是環境友好型的,它可能在起初效果緩慢,然而,一旦進入了良性循環階段,我國糧食生產的潛力就會根本性提高。
生物有機肥料的應用會逐步提高農產品的內在品質,促進有機農業、生態農業和農業循環經濟的實現。
另外,在肥料生產過程和肥料應用過程中,可以創造出多種綜合效益。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及資源再利用、動物糞便生物工程處理及資源再利用、農作物秸稈處理及再利用、鹽堿地微生物治理、荒漠微生物治理、濕地生態退化修復與保護等領域都能得益于肥料生產和成果應用。
當前的糧食安全問題,有賴于生物科技的主力式參與。但是,目前原則性強調多,而實際做不足。推行某項事物的方式方法很多,關鍵是認識與政策。當生物有機肥被大量使用的時候,我國的糧食安全一定會上一個新層次。
翻拋機官網:www.kukas.cn